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的学科源流肇始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农艺化学门”,是我国现代农业化学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黄瑞纶教授、胡秉方教授于1952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药学专业,为新中国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百年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理院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服务奉献于人民的饱暖和安康。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原应用化学学院、工程基础科学部、信息学院的部分专业合并成立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力学、化学、应用化学系等5个系。学院拥有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双一流”、“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国家化学理科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学院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教授52人,副教授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教师队伍中包括国家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名师8人,宝钢优秀教师8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14位教师入选学校人才培育发展计划,2个团队分别入选国家级创新团队、高水平创新团队;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
学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将学院建设成为铸魂育人的坚实堡垒。学院党委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品牌活动奖、先进二级党校、工人先锋号、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红色“1+1”优秀活动奖等30余项市级、校级荣誉称号。2018年,学院党委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培育单位并于2020年通过验收;2019年,教工化学一支部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人才培养 学院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设有农药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农药学、农产品安全、化学3个博士点;数学、化学、力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药学、农产品安全、生物物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点;化学、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180余人,本科生700余人。 雄厚的教师队伍、先进的育人理念以及高质量的教学条件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国际数学建模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硕士、博士生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数量约200篇左右,其中多名研究生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成果突出。研究生就业率高,职业发展好,多名研究生以高层次人才被聘用。
教学工作 学院为全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类本科生公共基础课50门,为本院开设专业课128门。年总标准学时超90000,是我校承担教学工作量最大的学院。 在教学工作中,学院特别强调两个并重与两个支撑,即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及专业课支撑公共课、科研支撑教学,为全校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学院强调高水平的教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目前所有教授、博士生导师均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 近5年学院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及学校的各类教改项目97项,发表教改论文51篇,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建设和出版教材46本。
科研工作 学院主动对接、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支撑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积极谋求学科新的发展,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及横向项目共600余项;在Science, JACS,Angewandte,Microbiome,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0余篇,论文数量和质量在学校各学院中名列前茅。申请发明专利120余项,授权80余项。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100余项。获得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个,完成新型施药机械产品2个。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学院承办的《农药学学报》获评“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期刊奖”“中国农业期刊最具传播力期刊”奖。
社会服务 学院师生矢志强农兴农,积极助力国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战略需求,牵头、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农药残留标准10项,为国家健全相应的农药安全评价体系,完成相关实验室的国内、国际认证,为出口农产品和国内食物的安全评价服务。学院师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牵头组建首个“北京科技小院”,对京西黄安坨村进行科技帮扶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受聘担任北京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河北滦平国家名师工作室,帮扶贫困地区学生成长成才;领衔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助力智慧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云南丽江、山东青岛2个教授工作站,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申报教育部乡村振兴创新试验示范项目、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合作,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更新于2021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