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力学学科发展和学位点建设等重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举办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博雅讲席教授段慧玲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计算学部李惠教授。应用力学系主任秦太验教授、支部书记陈奎孚教授、副系主任高阳教授,土木系主任梁宗敏教授、傅向荣教授、水利系邱流潮教授,以及应用力学系和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齐聚一堂。本次研讨会由王鹏院长主持。 
高阳教授在学科介绍中,系统梳理了农大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坚实的研究基础以及前瞻性的未来发展方向。他着重强调了力学学科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核心价值,同时明确指出当前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所蕴藏的机遇。 经过详尽的汇报后,李惠院士就力学学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探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强调,土壤水力学,作为研究土壤与水分交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以及保护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李惠院士还就仿生力学在农业材料创新利用方面的应用给予了独到见解,她认为仿生力学融合了生物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精髓,为农业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路。她鼓励农大力学系深入探索仿生力学的奥秘,借鉴生物体的自然智慧,以研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农业材料,推动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段慧玲院士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视野,为农大力学系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她首先强调了外部资源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建议农大力学系积极寻求与农业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她坚信,这种合作模式将有助于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而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段慧玲院士还提出了建立独立研究院的宏伟构想。她认为,独立研究院将成为农大力学系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在这个平台上,科研人员将享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开展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力学学科在农业领域的前沿探索。 此外,段慧玲院士还深入探讨了争取博士点的重要性。她指出,博士点不仅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提升学科影响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所在。她鼓励农大力学系积极争取博士点,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段慧玲院士分享了自己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独到见解。她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企业也能借助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与会老师们对段慧玲院士和李惠院士提出的宝贵建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段慧玲院士的建议,老师们一致认为这些建议对于农大力学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认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对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与农业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将帮助农大力学系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此外,建立独立研究院的构想也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响应。他们坚信,这一构想将为农大力学系提供一个全新的、重要的科研创新平台,吸引更多顶尖的科研人才加入,共同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老师们普遍认为,李惠院士关于力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见解不仅深刻,而且充满了前瞻性。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农大力学系有望在农业领域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从而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讨论中,老师们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这些建议,并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其中,为农大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王鹏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对段慧玲院士、李惠院士的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并推动这些建议的实施。他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力学学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坚信,在应用力学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农大力学学科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农业领域的力学应用与创新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