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2023届毕业生: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之后只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在中农云派遣系统录入已确认的毕业去向的相关单位信息和户档转迁的去向信息,待学籍部门正式完成学籍注册将正式毕业的名单传输给就创办之后,就创办会对已经落实去向且正式提交户档转迁信息的毕业生进行“中心审核”,然后根据毕业生提交和学院审核的时间分批次报送给我校档案馆和保卫处,其中档案无需毕业生本人领取,户口迁移卡需根据保卫处的时间安排到保卫处领取。
毕业临近,为帮助各类去向的同学准确填报就业信息和户档信息,了解相关工作流程及要求,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工作就业类
(包括签协议就业、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博士后入站等形式)
1.线上签约:我校从2022年11月起已经开通网上签约,用人单位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以下简称网签平台)注册之后可以直接在网签平台对我校毕业生发起签约邀请,学生应约后提交至学院、学校审核。学校审核完毕后即完成网上签约的流程。 完成网签的同学在和单位确认好户档转迁的去向之后需在中农云系统录入个人的户档转迁的具体地址等相关信息并上传调档函等相关证明材料。
2.线下签约:针对部分用人单位尚未在网签平台注册的情况,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也可以继续使用纸质三方协议进行线下签约,签约完成后,毕业生需首先进入中农云系统录入签约单位信息及户档转迁信息,同时在网签平台进行补登。三方协议及单位开具的调档证明需拍照上传至中农云。
3.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主要包括签就业协议以外的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具体包括合同就业、单位录用证明、科研助理、自由职业、自主创业、西部计划、参军入伍、三支一扶等就业形式。此类情况均需在中农云和网签平台进行登记录入,其户档转移可参考线下签约类别的情况。
工作就业类的档案和户口的转迁去向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类:
(1)单位接收户口和档案的,需要在中农云上传单位调档函或者三方协议,也可以是单位开具的录用证明,毕业后学校将其户档转至工作单位或者单位委托的人才。
(2)毕业生所签约工作单位不接收户档的,毕业生毕业后学校将其户档转回至生源地的人才、人保局等。此类情况不需要当地人才开具证明,但是要保持和系统显示的生源地城市一致。
(3)毕业生毕业后户、档既不去工作地也不去生源地,而是要求委托到生源地和工作地以外的某人才引进的城市,比如到天津、广州、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这些是属于当地的人才落户,毕业生需要在中农云系统上传当地人才落户的证明(调档函或者人才引进的证明材料)
二.深造类
(考双、考研、考博、出国、出境)
深造类的毕业生均需同时在中农云系统和网签平台将考取学校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国内深造的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应转入到新录取的学校。出国(境)的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应转回生源地的人才或者人保局。考研调档函或录取证明材料以及出国毕业生的境外offer均需上传中农云系统。外校升研的调档函原件,需在左上角用铅笔写清学院、学号、联系方式、户口迁移地址,户口迁移地址中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写“户口未迁入”,北京生源写“北京生源”。写好之后再上传系统。
三、其他说明
1.第一批派遣学生信息提交截止时间为6月16日(周五)上午9点,请需要第一批派遣的同学务必在此时间前完成信息填写并核对确定无误后点击提交。请第一批派遣同学将本人签字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系统提交后可以导出)及其他所有相关纸质版材料(调档函、就业协议书、户口接收函等)提交至班级或团支部,并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于6月16日上午9点至11点统一收集后提交至西区理学楼154或东区理学院415。
2.请一定仔细检查系统内填写的信息。特别是户口和档案的相关信息一定要和相关单位确认无误后再填报。
3.档案由学校统一转寄,同学们可以通过档案馆网站查询档案邮寄情况http://avcservices.cau.edu.cn/outexpress/,如有问题可咨询档案馆。
四、特别提示
1.对于已落实毕业去向(包括深造类),但是户档的去向地址暂时不详的,均可先在中农云及网签平台进行签约单位的信息登记(录入后保存不提交),待明确户档去向的时候再进行户档信息的登记(完善后提交)。
2.已落实去向但是还在犹豫不定的毕业生均可放心在中农云及网签平台进行登记录入(录入后保存不提交),后期如有去向改变均可撤回修改。
3.请各学院及时完成对已提交至学院审核的毕业生信息进行“学院审核”,否则会影响校级审核的时间,从而影响到毕业生户档转迁的时间和批次。
4.毕业生其他离校手续办理的相关事项和时间节点请注意查看2023届毕业生离校工作方案。
理学院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