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计算仿真和工程实验能力,能在航天航空、船舶海洋、机械、土木、车辆等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标准与实现途径
培养标准(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 实现途径 |
课程设置 | 其他途径 |
道德与人文素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
|
基础知识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
|
核心工程理论知识 | 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机械振动、实验力学、有限元法等 |
|
学科前沿 | 力学工程、现代力学方法 |
|
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 科研训练等 |
|
管理、组织与团队协作 | 科研训练等 | 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等 |
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 有限元课程设计、有限元程序设计 |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
三、主干学科:力学
四、核心课程:
1.弹性力学、2.流体力学、3.机械振动、4. 结构力学、5. 实验力学、6. 有限元法、7. 分析力学、8.计算方法、9. 有限元课程设计、10.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方法。
五、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 四 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课内:155.5;课外:4 ;其中理论课程学分: 128 ,实践环节学分: 27.5 。
七、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1、通识教育: 70.5 学分
1-1、思想政治理论:14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5231300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马院 | 必修 | 48 | 3 | 全程覆盖 |
523130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院 | 必修 | 48 | 3 | 全程覆盖 |
52313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马院 | 必修 | 32 | 2 | 全程覆盖 |
52313003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马院 | 必修 | 64 | 4 | 全程覆盖 |
52213001 | 形势与政策 | 学工 | 必修 | 32 | 2 | 全程覆盖 |
1-2、大学外语: 8 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听说、人文素养和翻译四个模块(课程名单另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从四个模块中选修英语课程。每学期限选2学分英语课程。
1-3、数学、物理、化学: 28.5学分;(学院自定,工程类专业应达到总学分的15%。)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11310001 | 高等数学A(上) | 理学 | 必修 | 80 | 5 | 1秋 |
11310008 | 线性代数 | 理学 | 必修 | 48 | 3 | 1秋 |
11310002 | 高等数学A(下) | 理学 | 必修 | 80 | 5 | 1春 |
11310028 | 大学物理C | 理学 | 必修 | 96 | 6 | 1春 |
21310012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理学 | 必修 | 48 | 3 | 2秋 |
21310027 | 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方法 | 理学 | 必修 | 64 | 4 | 2秋 |
21310002 | 计算方法 | 理学 | 必修 | 40 | 2.5 | 2春 |
1-4、计算机: 3 学分:(从以下课程中至少选修3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12308014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选修 | 32 | 2 | 学生自选 |
12308002 | C语言程序设计 | 选修 | 48 | 3 | 学生自选 |
12308015 | C++语言程序设计 | 选修 | 48 | 3 | 学生自选 |
1-5、体育: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4学分体育类课程,并须每年通过国家要求的体育达标测试。学生根据本人身体条件,可以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专项体育课、体疗课等取得体育学分。学校安排达标测试的学期,学生如不参加测试,则不能取得该学期的体育课学分;未修读体育课的学期,学生参加并通过达标测可取得0.5学分。
1-6、军事理论与军训:1学分。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2周内进行。
1-7、核心素质选修课:6学分;学生从学校设置的核心素质课组中自主选修至少6学分课程。
1-8、一类普通素质选修课:6学分;(本专业学生必选《力学工程》,并建议选修《文献检索》课程,其他课程由学生从学校设置的普通素质课组中自主选修)。
2、专业教育: 85 学分
2-1、专业必修: 39 学分
2-1-1、学科大类、专业基础课: 25.5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13310003 | 力学工程 | 理学 | 必修 | 16 | 1 | 1秋 |
13310010 | 理论力学 | 理学 | 必修 | 80 | 5 | 1春 |
21310010 | 材料力学A | 理学 | 必修 | 72 | 4.5 | 2秋 |
23310008 | 弹性力学 | 理学 | 必修 | 64 | 4 | 2春 |
13308014 | 设计与制图基础C | 信电 | 必修 | 48 | 3 | 2春 |
33310014 | 流体力学 | 理学 | 必修 | 64 | 4 | 3秋 |
23307001 | 机械设计基础 | 工学 | 必修 | 64 | 4 | 3春 |
2-1-2、专业课程: 13.5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33310016 | 有限元法 | 理学 | 必修 | 48 | 3 | 3秋 |
23310009 | 分析力学 | 理学 | 必修 | 40 | 2.5 | 2春 |
33310015 | 结构力学 | 理学 | 必修 | 64 | 4 | 3秋 |
23310010 | 机械振动 | 理学 | 必修 | 64 | 4 | 2春 |
2-2、专业选修: 18.5 学分
2-2-1、专业选修课:最低学分要求: 5.5+7+6=18.5 学分
第一组:最低学分要求:5.5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14310002 | 数学软件 | 理学 | 选修 | 40 | 2.5 | 1秋 |
2131000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理学 | 选修 | 48 | 3 | 2秋 |
21310003 | 数学建模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2秋 |
第二组:最低学分要求:7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34310024 | 塑性力学 | 理学 | 选修 | 48 | 3 | 3春 |
24310001 | 张量分析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2秋 |
34310025 | 板壳理论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4秋 |
34310026 | 断裂力学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34310027 | 复合材料力学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34310023 | 有限元程序设计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秋 |
第三组:最低学分要求:6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34310028 | 工程材料引论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秋 |
34308059 | 电工学 | 信电 | 选修 | 40 | 2.5 | 3秋 |
33308036 | 自动控制原理B | 信电 | 选修 | 48 | 3 | 3秋 |
33307005 | 传热学 | 工学 | 选修 | 32 | 2 | 3秋 |
23307006 | 工程热力学 | 工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24310002 | 现代力学方法讲座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2春 |
34310032 | 专业英语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2-2-2、其他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跨学科课程、双学位课程、研究生课程等。不作学分要求。
2-3、实践教学: 27.5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类别 | 学时 | 学分 | 修读学期 |
46310003 | 工程力学毕业设计 | 理学 | 必修 |
| 5 | 4春 |
11310015 | 大学物理实验C | 理学 | 必修 | 32 | 1 | 1春 |
21310009 | 基础力学实验 | 理学 | 必修 | 16 | 0.5 | 2秋 |
46310004 | 实验力学 | 理学 | 必修 | 48 | 3 | 4秋 |
36310002 | 振动测试与模态分析 | 理学 | 必修 | 32 | 2 | 3春 |
36310003 | 有限元课程设计 | 理学 | 必修 | 3周 | 3 | 3夏 |
16307002 | 工程实训A | 工学 | 必修 | 2周 | 2 | 2夏 |
26310002 | 参观实习 | 理学 | 必修 | 1周 | 1 | 2夏 |
46310006 | 毕业实习 | 理学 | 必修 | 1周 | 1 | 4春 |
36310004 | 大型软件应用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36310005 | 计算流体力学 | 理学 | 选修 | 32 | 2 | 3春 |
46310007 | 科研训练 | 理学 | 必修 | 5周 | 5 | 4秋 |
26310003 | 社会调查 | 理学 | 选修 | 1周 | 1 | 2夏 |
3、课外教育:4学分
3-1、创新创业:最低学分要求:2 学分(课外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需至少取得创新创业2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设置方案》(另附)中列出的科研训练与“双创”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取得科技成果等方式,取得创新创业学分。
3-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最低学分要求:2学分(课外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需至少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2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设置方案》(另附)中列出的社会调研、人物事件访谈、历史考察、“理想信念熔铸”系列实践、“诚信守法人生”系列实践、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