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传播学、社会学……今年我校在原先三个双学位的基础上增开至七个双学位,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大家对此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对此记者团进行了新闻调查。
双学位:为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我校的双学位招生始自2007年,是从“英语语言文化辅修专业(2003年开办)”正式改名为“英语双学位”拉开序幕的。“除了提高英语能力之外,给理工科的学生们熏陶一下‘人文’气息是我们开设英语语言文化辅修专业的初衷。”外语系副教授孙悦芬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而法学双学位的招生简章上则坦白写明了双学位的实际意义:“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条件,增强广大同学的就业竞争力,扩大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和考研、深造的选择范围,提高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经学校批准开设‘法学双学位’班。”
在2009年之前,我校的双学位仅局限在部分学院的部分专业,今年学校进行了改革,双学位的范围扩大到工商管理(生物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英语专业、法学专业、社会学专业、传播学(新闻与影视传播)专业,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大一同学:有兴趣,不了解
记者团对大一学生关于双学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双学位比较感兴趣,所涉及的英语、传播、经管类专业也正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趣所在,同时有同学建议学校增设关于动医、心理、艺术、园艺、体育类的双学位,双学位的学费金额(3000——4000元)也被普遍表示可以接受。
大部分同学都是因为兴趣以及有利于就业而选择双学位,但对于什么样的人适合报双学位、第二专业的成绩对第一专业会不会有影响等相关问题,尽管今年双学位开设院系加大了宣传力度,大一学生却依然疑问重重。
过来人看双学位:投入过大 兴趣是关键
谈到选修双学位的感受时,化学071班的周文菲同学说很累。“首先修双学位要选很多课,占去了周末休息时间,再加上化学专业本身课业繁重,累是自然的。另外英语双学位的课只在东区开,所以往返两校区也加重了课业负担。”她同时表示,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占去了大量课余时间,许多社团活动不得不为此牺牲。幸运的是,周文菲本身英语能力很好,曾获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加上她以兴趣做为学习英语的原动力,相比起那些为学好英语而学的人,自己还是比较轻松的。
化学073班陈绍新同学正在修读市场营销双学位,他称自己当初选择双学位是想多学知识,但是现在觉得修双学位所学到的知识和所花费的时间不成正比,尤其是市场营销在东区开课,给西区的同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同班修此双学位的张航同学在选择修双学位前就已经知道上述现象,但是不想读研的他还是做了这个选择。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时,他很淡然的说:“双学位是批量生产,大学不也是批量生产吗?”至于这样选择到底会不会造成时间金钱的浪费,他打比方说:“就像你心情不好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修双学位也是一种有投资的排遣吧。”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要想顺利拿到双学位并不容易,并不像其他人所说“交钱就可以过了”。想拿到英语双学位,必须所有课程全部通过,要写毕业论文,也要通过严格的答辩。选修双学位,兴趣是关键。
双学位开办院系:请理性报名,保证学习质量
记者咨询了英语和法学负责双学位招生的老师,她们说近两年来双学位报名的人数持续增长,然而,一部分同学们是比较盲目的,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最终不能坚持到底,完成论文也有相当的难度。在双学位教研室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的前提下,也希望同学们理性报名,保证学习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