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基地验收后,院领导更加重视本科生的学习、工作、生活。12月1日,在理科基地资料室,陈馥衡、张文吉教授与学生干部就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上了很好的一课。 参加座谈会的主要是党委干部、学生会部长等。陈先生、张先生作为理学院的元老,党龄都已超过40年。他们对党无私奉献,为科学事业努力奋斗。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及高风亮节的品质很值得同学们学习。 座谈一开始,他们先简单地介绍自己,并以朋友的身份给同学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接下来的双方互动时间,同学们的提问非常踊跃: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现在科技进步特别快,人们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广泛,时髦地说叫多元化,那么我们组织活动应怎样让更多的同学感兴趣呢?” ——“现在确实发现孩子们喜欢很多没太大用处的东西,也很难知道他们到底感兴趣什么?不过我觉得你们在组织活动之前就应该明确活动有多大的意义,同学们参与后发现对他们有用,你就成功了。” ——“当前我认为我最困惑的是作为干部怎样把学习和工作支配好?” ——“这个问题好,而且这是每一位领导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学生在学校里肯定要以学业为重,当然我们作为干部必须得学习好,不然就起不到带头作用了。以前我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找时间,别人玩的时候我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巧学,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加强巩固。” …… 同学们还跟两位老先生探讨了许多问题,大家都觉得受益非浅。
附:二位教授简介
陈馥衡: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教授。1949年到清华大学就读。1953年在北京土壤农业化学系任教,85年晋升教授。曾任北京农药学会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曾多次获农药方面奖励,97年农药课题研究评为优秀。思想豁达,学术严谨,生活乐观,学识渊博,熟练掌握英语,并可阅读法、德、俄、日等文献。作为导师带了13名硕士、8名博士、2名博士后,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教师”。 张文吉:1964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毕业后留校,辛勤工作四十余载。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获3项国家专利,主持2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他曾指出“一个人能在科学上有多大成就取决于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成人’,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