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记者:孙雪瑜,李舒逸 学霸、低调,是大多数人对于化学142班陈峰同学的印象。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无数学弟学妹眼里的学霸,他在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之前,向我们讲述了这四年生活带给他的经验和感受。 不骄不躁,善思笃学 比起学弟学妹们初次获得国奖时会有的激动,已经是第三次获得国奖的陈峰同学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面对国奖,他认为这是对自己之前学习程度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回顾三年的获奖经历,即将毕业的他也对未来抱有希望,以激励自己走得更好。 每个人都好奇要得到这样优秀的成绩,平常都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学习。具有科目的框架意识,了解学科内容,是他认为大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要区分知识性学习和考试性学习”他建议道。面对考试,可以为了分析效果最大化而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思考;而知识性学习,则要更为广泛,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以兴趣为主导,学想学的东西。” 人生苦短,诤友难得 当被问到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时,陈峰同学的回答是“交了几个很棒的哥们儿”。在他看来,学习固然重要,但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和他人之间的相处。“比起见面互相夸的朋友,能互相骂的朋友更重要”是他对友情的态度。“不一定是每天有的都聊,但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帮你,想聊的时候能聊很久,”他说,“我觉得这段友情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会持续下去。”同样的,陈峰同学也对自己的寝室关系格外自豪:“我觉得应该没有像我们这么关系这么好的宿舍了。” “我只是个普通人” “我只是个普通人”,是陈峰同学在采访中不断强调的。在不上课也不去实验室的时间里,他也会像大部分大学生一样,在宿舍里看看书打打游戏,或者和舍友出去吃吃饭。“就是西区这边会有点不方便,”他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还是东区那边五道口热闹点。” 提升眼界,坚定方向 谈及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感受,陈峰同学认为大学,尤其是本科,是人生的一个瞭望台。“本科阶段更重要的是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观念。”他如是说。他认为,大学四年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有明确的规划方向。“想做科研就准备保研考研,想毕业就就业的可以去积累人脉。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只是一味的随波逐流,那这四年挺没意义的。”陈峰同学如今已经顺利保研到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走上了科研的道路。面对未来,他表示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就不会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