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石文
在科研领域,他坚持不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中,他孜孜不倦,履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在学生眼中,他亲近随和,是受同学们尊敬的好师长——他就是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术引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高海翔教授。
坚持不懈的研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高老师目前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及农药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发展基于离子液体微萃取的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目前,高海翔老师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已主持完成“985”人才启动基金、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启动基金。2004年曾应邀参加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第八届绿色化学暑期研讨会,2007年荣获美国爱达荷大学“Larry Nash”奖。
高老师2007年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其他刚到学院的老师一样,开始阶段并没有独立的实验室,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停止科研的步伐。一方面,高老师最初的科研工作在学院领导的积极协调下,通过借用其他老师实验室来完成。另一方面,他积极带领学生开始做计算化学方面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只需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利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即可完成,此类工作集中在实验理论(如机理、理化性质等方面)方面的研究。这些初期的积累为日后进行其它科学研究做了良好的铺垫。2010年,在学院有关领导的大力协助下,高老师有了自己19平米的实验室,从此他可以带领学生稳定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凭借着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追求,高老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hem.Rev., Angew. Chem., Chem.Eur.J., Chem.Commun.等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篇,作为通信作者发表SCI 论文1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3.033,单篇被引用最高为176次。另外,发表合作署名论文60余篇,所有文章合计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申请专利2项(已获得申请号)。日前,高海翔教授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最新文章,这篇长达60页的文章是我校学者首次在《Chemical Reviews》上以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论文,是我校近几年理学院化学学科研究取得的最突出的重要成果之一。
注重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后备人才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我所做的也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在谈到教学工作时,高海翔老师这样说。坚持科研、教学、学生培养紧密结合是高海翔老师坚持的一贯宗旨,他在教学上始终结合学科发展,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积极从事本科生基础课教学工作,曾连续三年讲授公共基础课《普通化学》,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在2009年,高老师曾获农大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与他人合作发表教学论文2篇,并参加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1项。
高海翔老师还开设了本科生选修课《绿色化学》及研究生选修课《绿色化学概述》。在课上细致认真地讲解,课下与学生耐心地讨论,并且时时注重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以解决问题是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他还注重对本科、硕士及博士生的指导工作,现指导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并指导多项本科生毕业设计与URP项目。所指导的研究生及本科生已有多人发表SCI论文,并有多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他的第一个博士生张嘉恒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荣获了包括“校长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学金,并于今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称号。
用心用爱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学生眼中,高海翔老师是一个悉心指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他会从每个学生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着手帮助学生成长。
由于刚开始做实验时,对实验仪器各方面都不熟悉,高老师的学生杨米一在实验加热时忘了关闭电源就离开了实验室,高老师看到后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耐心地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性,并且还提出了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高老师借此机会指点杨米一做实验的方法让她很感动。
“除了指导学生时高老师认真不倦,他在生活上也很关心学生。”杨米一同时告诉记者,“我有一次做实验到很晚,发邮件询问老师相关实验问题,当高老师得知我一人在实验室时,便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让我顿感暖意盎然。”
高老师还积极担任了本科生班级班主任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将班级内的同学当成自己孩子般疼爱。凌晨接到学生生病的电话,高老师火速赶到医院,并陪伴治疗;班里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高老师耐心的与之谈话交流,需要的情况下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妥善的处理了班里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高老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大学未知的求学之路,他对我们的关怀和慈爱就像父亲一样,使我们感觉十分温暖、幸福,我们爱他!”化学112班的同学们如是说。
|